如何助力居民储蓄加快转化为社会投资?

时间:2025年11月11日 14:42:10 中财网
  如何助力居民储蓄加快转化为社会投资?

  在近日出版的《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〉辅导读本》中,证监会主席吴清发表题为《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、适应性》的署名文章。文章提到“助力居民储蓄加快转化为社会投资”的话题,这一提法让市场产生联想,有人甚至担心居民存款进入股市会否“接盘”。

  这种担心其实是一种多余。毕竟历史上惦记着居民存款的证监会主席,甚至是央行行长,吴清主席不是第一人。如戴相龙还是央行行长的时候,就说过要让8万亿居民存款进入股市,后来周小川出任证监会主席的时候,也曾表示,8万亿元储蓄为基金业发展创造了条件。可见,历史上惦记着居民存款的高官并非吴清主席一人。但当初的8万亿居民存款不仅没有进入股市,甚至发展到了今年9月末的164.5万亿元,国民人均存款约11.75万元。因此,好心人大可不必担心居民存款会轻易地进入股市“接盘”。

  实际上,吴清主席提出“助力居民储蓄加快转化为社会投资”这也是一番好意,绝对没有让居民存款进股市“接盘”的意思。其实,如果居民存款真的可以转化为社会投资的话,这其实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

  目前居民存款达到了164.5万亿元,这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。但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,居民存款越来越贬值,这对于居民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。所以居民也需要面对如何让自己的财富增值的问题。其实,在银行存款利率走低的背景下,首批有投资意识的居民,已经取出了自己的存款,将其用于各类投资(也即社会投资)。实际上,只要居民熟悉合适的投资路径,居民存款转化为社会投资是有利于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的。

  而从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,也确实需要得到各路资金的支持。没有资金的参与,股市就会成为无水之鱼。因此,如果居民存款能有部分资金流入股市的话,这确实是有利于股市发展的。但这与“接盘”无关。毕竟居民储蓄进入股市是不受时间限制的。居民储蓄完全可以选择在股市低迷的时候进入股市,而不是在股市大涨过后进入股市。

  此外,居民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,也有利于基金业的发展。居民储蓄看重的是资金的安全性,因此,本着安全性的考虑,即便居民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,也尽量不要直接投资股票。债券、基金等都是适合居民投资的品种。所以,一旦居民储蓄转化为社会投资的话,这是有利于基金业发展的,包括银行理财、券商理财也都会迎来发展的良机。

  那么,如何助力居民储蓄加快转化为社会投资呢?本人建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。一是要开展全民性的投资者教育活动,这种教育要开展到公司厂矿、社区街道。既让老百姓了解投资理财的常识,也了解投资理财的风险,尤其是要防止各种投资理财的骗局。实际上,只要老百姓熟悉了投资常识,老百姓完全可以用购买货币基金、进行国债逆回购、购买债券基金等方式来取代银行存款。这类投资风险很小,甚至没有投资风险,但收益大概率可以跑赢银行存款。以纯债券基金为例,年收益3%、5%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,7%的年收益率也是有可能达到的。

  二是推动股市的稳定运行,也即稳股市。避免股市的长期低迷,同时也要避免股市的暴涨暴跌。只有稳定股市,让股市稳中有升,甚至让更多的股票获得上涨的机会,这样才能营造出股市的赚钱效应。一旦让普通的投资者也能拥有赚钱效应,居民储蓄部分流入股市是完全可能的。

  三是要切实解决股市的一些实质性问题,提振投资者信心,促进股市健康发展。比如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这是股市的根本,这个问题要常抓不懈。又比如,进一步完善股东减持规则,把股东减持与上市公司业绩及分红回报结合起来。再比如切实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,把对投资者的各种赔偿都落到实处。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如果能妥善解决,是有利于推动股市的平稳运行的,进而增加股市的吸引力,吸引更多的居民储蓄进入股市。
  .....
各版头条